从太原到呼和浩特市,火车行驶了不到5个小时。就是这么近。离开太原是迫不得已,房东告诉二房东,房子不能租给你了,要给亲戚住啦,于是二房东微信告诉我,请在月底搬走,到了月底我走的那一天,房东的亲戚大包小包的搬进来了,二房东和我仓皇的逃离了。

没等出火车站,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膻气」,想来就是呼市人民喜欢奶制品,或者其他原因不好说,在呼市待时间久了,这股味道就一定闻不出来了,这在后来已经证实——只带了几天,这股味道就消失了。真正消失了吗?只不过已经闻习惯了,被同化了。
那么作为旅游博主,第一次来呼和浩特市,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呢?以下4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在一座城市中生活久了,就慢慢的忘掉了一些「在游客眼中的一些小细节」。
1.城市建设方面
出了火车站之后,立马就感觉,呼市的道路很宽阔也很整洁,蓝天白云,没有一丝的工业污染。很多城市的火车站站前方圆一公里,已经是乱糟糟的,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比如贵阳火车站,是出奇的乱。而呼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也好,道路也好,两旁的商店也好,都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拥挤感,商店门头都统一换新,整整齐齐的但缺乏美感。
于是,我对呼市的第一印象:这座城市真干净。
2020年11月第七次人口普查,呼市的常住人口只有344万,只有太原的一半不到(700多万)。很多人喜欢拿太原和呼市相比较,在10年前,呼市的发展比太原好很多,但是最近10年,太原的发展已经远超呼市,从城市建设,到入驻的商业品牌看,呼市发展过于缓慢了,似乎已经开始拖后腿了。
2.生活便利方面
呼市的公交车系统还是很方便。车次频繁,间隔时间短,这一点比太原好很多。在太原居住了3个月,公交车是最难等的,无论高峰还是平峰,车次间隔都差不多15分钟。
超市这一块是比不了太原,太原是中国超市最多的城市。太原的超市基本被金虎便利店和唐久便利占据了99%,基本有唐久便利就有金虎,基本上每条街都有它俩的存在。而呼市的便利店和其他城市一样,不足为奇。
呼市的早餐很高端。
呼市的早餐很难看到露天的包子、油条、豆腐脑(太原称老豆腐),基本都是在店里面吃,连锁的有「真正豆腐坊」「麦香村」,这些都是快餐连锁,一顿像样的早饭至少要7-15元,这还是便宜的;呼市人喜欢吃烧麦就着砖茶,对于我这样的北方人,太不习惯了。
上网搜索烧麦,第一眼就是呼市的烧麦,而不是上海的那种糯米烧麦。呼市的烧麦里面是羊肉馅、牛肉馅,按两卖,一个人一顿早饭一两就够了,一两有8个,价格在20-25元。这价格真是离谱,谁让它里面是肉呢。
在呼市想找个实惠点的早餐店一点不容易,别看呼市存在感很低,但也属于一个消费中高水平的城市,甚至超过了太原、西安。西安的包子有一元钱一个,而呼市的包子都是2元起。这让我直呼:吃不起呼市的饭了。
总结呼市的早餐:品种少,价格贵,还不太好吃(特别是上面那两个连锁快餐店,油条老豆腐都极难吃,并且价格不实惠)如果大家来呼市旅游,想吃早餐的话,不如去吃烧麦。
3.呼市人的素质如何?
呼市的人大部分都很友好,少数的不友好。在网上评价说,呼市的小青年都喜欢显摆,比如骑着拉风的摩托车,吊儿郎当的样子,但我在呼市的大街小巷中完全看不到这样的踪影,而且很难看到真正牧区的青年,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模样(其实是蒙古族),一点辨认不出来。
我室友就是通辽的蒙古族人,现在已经不太会说蒙古语了,一股子东北味加普通话,像东北口音又不像,但一听就知道是内蒙古的。
呼市正在建设文明城市,但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公交车司机特别喜欢按喇叭催促。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要靠城市建设,还要靠个人的素质。公交车司机无论大小堵车还是行人不靠边,一律都是一顿喇叭不停,整个大道就只听公交车“滴滴滴滴”的声音,我也反馈给公交公司,似乎并没有改善,如果让我来评文明城市,就这一点,呼市就上不了。
这是我去过很多城市,唯一一座公交车司机拼命按喇叭的城市,最好的就是西安公交车,不紧不慢,还礼让行人,呼市的公交车像赶着投胎,行驶的虽不快,却给人一种很急躁的感觉。
我观察了,似乎和公交车司机的个人素质有关,有些司机即使遇到需要按喇叭的场景也不会按,行驶过程很稳当。
4.呼市的景点有哪些?
呼市真的不是一座旅游城市。这是我的结论。
看大草原可以去呼伦贝尔,呼市周边虽然也有大草原,但相比呼伦贝尔,小巫见大巫了。
那么呼市还有啥景点没有?基本都是公园,如青城公园、南湖湿地公园、阿尔泰游乐园、内蒙古风情园(已倒闭);还有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还有必去的席力图召、五塔寺、大召无量寺等。
不过,生活在一座城市就应热爱这座城市,即使没有出众的景观,但仔细深入进去,也会挖掘到一些小众的旅游景点哦。
冬天不建议来呼市旅游,没有什么可看,并且天气寒冷(有暖气),极干燥,我适应了2个月,鼻炎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