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898年开始,安源煤矿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1922开始,安源作为中国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地方,值得所有人过来看一看,欣赏一下这座小镇的美,毕竟这里,是秋收起义,工人大罢工的发源地。
这座像“鬼屋”一样的盛公祠,来看它的人也少得可怜啊。




从1898年开始,安源煤矿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1922开始,安源作为中国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地方,值得所有人过来看一看,欣赏一下这座小镇的美,毕竟这里,是秋收起义,工人大罢工的发源地。
这座像“鬼屋”一样的盛公祠,来看它的人也少得可怜啊。






在以前,江西萍乡安源镇的“安源煤矿”是中国十大煤矿之一。1927年的时候,这里爆发了著名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安源镇虽然是一座小镇,但是从知名程度上,一点不低于所在市,萍乡。

从萍乡市中心乘坐公交车,大概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安源镇。安源镇是萍乡管辖的一个镇子,下了车,前方便是最有名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这是为了纪念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所建造的一个纪念馆。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承认俱乐部有工人代表的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在18日取得了胜利。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在纪念馆的右侧一条小路进去大概200米,就是著名的安源煤矿。
安源煤矿始建于1898年,当时清朝末期的大臣、官商盛宣怀为了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而建造的。汉阳铁厂始建于1890年,是由张之洞创办,1895年的时候由盛宣怀接手。当时还特意建造了一条铁路,叫:株萍铁路,湖南株洲到萍乡,这也是当时江西省内第一条铁路,专门用来运送煤的。如今这条铁路仍然存在着。

在株萍铁路铁路一旁,就是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5月1日成立,是江西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工人最早的工会组织。俱乐部发展鼎盛时期有会员700多人,是当时中国最坚强的工会组织之一。
1922年9月,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发动了当时路矿工人大罢工,俱乐部还积极支援了各地工人斗争,取得了胜利。

很多人说萍乡道路灰尘很多,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安源煤矿的运煤车导致的。站在安源煤矿的桥上,来来往往的运煤卡车和火车,门前的都路全部都是黑色的泥泞,感觉这里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建筑、房屋、设施仍是60,70年代的产物,但是无容置疑的是,安源煤矿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铁路一边是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另一边是办公区域。在办公院里有一尊毛主席的雕塑像,建于2002年,高5.2米,重3.6吨,手拿雨伞,这是毛主席1922年来安源时的形象。毛主席当年来安源,亲自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所以说,安源煤矿不仅仅是一个煤矿,更是一个红色教育爱国基地。

站在桥上,望着远方的铁路尽头,看着拉煤的小火车缓缓驶去,安源煤矿的成立也代表着从农业向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挖了100多年,安源煤矿仍在运营着发挥着它最后的一点光和热。

有人这样说安源煤矿:“几株黑灰色的怪柳,几棵钻天的白杨,一座三层的办公楼,十几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平房宿舍,四个不大的煤仓,一个毫不起眼的斜井井口……这么小巧的安源矿,却释放出大大的正能量。
生产着呢,2019年上半年产煤110万吨。
安源煤矿是井下作业,工资自然比较高。在1898年左右,他们的月工资是6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以买100多斤谷子,一家吃一个月没有问题,所以当时工人工资6块大洋还是很高的。
说到图书馆,这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福利,我们要善于利用,充实自己的大脑,读好书,好读书,是每个人当下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了?

说到纸质书,现在纸质书比前几年便宜多了,电商的崛起,各大网站的竞争,线下特色书店的打折活动,一本30元的书折价下来20元多点,但对于热爱读书的人,一天一本,一个月十几本是一大笔的开销,所以图书馆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去处。

南昌图书馆位于赣江边,和滕王阁隔江相望,整体建筑风格也是和滕王阁交相辉映,听闻,南昌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就是来自滕王阁,朱兰碧瓦,规模宏大,典型的一座中式古典风格的建筑,从远远的看,以为是一个星级景区,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图书馆。

这也许是中国最美公益图书馆之一了。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适合打卡拍照的,有很多的游客不为来借书读书,只为欣赏一下这座特色的建筑,能和这栋图书馆合影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南昌图书馆是免费开放,只要携带好身份证便可以自由看书,如果要带回家,那么需要办一张借书证,借书证押金100元,一次可以借4本书哦,还书时间1个月,全部都在自助终端操作,(包括退还押金,办理借书证等。)这对热爱读书的朋友简直是“读书天堂”嘛。

南昌图书馆现有藏书90余万册,报刊700多种,还有《四库全书》线装本7000多册,应有尽有,翱翔在书籍的海洋里,尽情的享受知识充斥大脑的滋味吧。顺带一提,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也开放了,藏书300多万册,规划更加宏大,不管是去读书,还是去参观,都可以哦~

南昌图书馆的官网:http://www.nclib.net/
借书流程:
进入图书馆大门左侧自助终端机,准备好身份证和人民币100元。自助办理即可。
借书在2楼,同样在自助机上。还书也在这里。
押金人民币可以随时退哦~
这里有我拍的南昌图书馆的视频:

百家号平台终于整改了,充斥着太多的低俗,标题党的文章,虽然每月每周百家号都会清理一批账号,但是仍旧层出不穷。

百家在不整改,就真的沦为一个低俗的平台了。头条早就学会了,禁止使用标题党,禁止在标题中掩藏信息,而百家号则是尽可能在标题中掩藏信息,给人悬念,变相的标题党。这次整改完成后,创作者的文章标题应该也从隐形的标题变成明明白白的标题了。比如这个:
「中国最有名的5A级古镇,日游客达到10万,门票仅售10元」
这是隐形标题,虚张声势,标题没有写明是哪个古镇,这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忍不住要点进去看,这也是变相的标题党,头条号在很早之前就禁止类似的标题,如果在标题中掩藏重要信息,就要扣分,不会通过审核。
应该做的标题是这样:
「中国乌镇,江南最有名的5A级古镇,门票仅售10元,人气很旺」
其中,“最”字也不能随便用的,也要谨慎的用。当然乌镇的门票也不是10元,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百家号的低俗内容是多么的低俗,请看下面的文章:
而往往这样的文章阅读量惊人,200多万的阅读,收益有多少呢?1万20元,200万最低5000元。
百家号就这么放任不管,大流量都被这些号拿走了,有些人幸苦原创的文章却没有被分发流量,这还是人吗?
整改好,希望以后在没有标题党,百度还是以前的百度。
我是写旅游这一块,我多么希望,别人在百度搜索,某地旅游攻略的时候搜到我的百家号文章,可惜并不能,正如上面举的例子,大众搜索是精准的关键词,并不会搜:「中国最美的古镇」「人口最多的城市」等等,所以拒绝标题党吧!
上次去江西萍乡旅游的时候,顺道去了萍乡安源镇。安源小镇距离萍乡市区很近,只有12公里左右,有公交车直接前往,萍乡的人文历史精华基本都在安源小镇里。安源镇不大,却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暨南昌八一起义后,1927年9月份,在安源镇发起秋收起义,起义后,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

安源镇不仅仅有最为著名的“安源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还有一些反映当地文化的东西,需要深入进去才能了解的到。从矿工人纪念馆旁边的大道一直往上走,就有几座寺庙。其中一座就是钟馗寺。

钟馗寺在安源镇还是比较有名的,但是也有很多不信教的人不知道。在地图上显示钟馗寺就在不远处,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是建在山坡上。四下问了村民,都摇头,说不清楚。也是我眼尖,发现贴在墙壁上的指示牌。为什么要去寺庙呢?一是感到好奇,通常佛寺里面都会供奉释伽牟尼佛,道观会供奉玉皇大帝等比较出名的神仙。

钟馗寺,则是供奉的降魔钟馗。有关钟馗的传说,我们从那些神话故事中也听到不少,钟馗是道教有名的神仙,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位“门神”。在神话故事中,钟馗是效力于地府,专门抓鬼驱邪,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挂有钟馗的画像用来辟邪。

钟馗相貌生的铁面虬鬓,很是丑陋,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所以,比起很多道教的神仙,钟馗更容易得到民间的信奉。

安源镇的钟馗寺,供奉了佛教、道教的几位神仙,一座大殿,三个佛龛,第一个是关云长,佛教称为“伽蓝佛”,道教管关老爷叫“盖天佛”,都说的是关羽。正中间是钟馗寺,供奉的钟馗,在钟馗两边各有两位神仙,因为被遮挡,无法辨认。下方的佛龛中有土地公公。

第三间供奉的是慈航普渡,观音菩萨。道教的观音菩萨叫慈航,佛教管叫“观世音菩萨”,都说的是观音。据资料记载,观世音菩萨不分佛、道两教,也不用挣观音到底是哪个教的,信仰不分国度,也不会分宗派,在人们心中,“信则有,不信则无。”

安源镇还有一些佛寺,比如供奉八仙过海的蓝采和的蓝仙庙,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等等,安源镇比较有名的还是广为人知的煤矿。
这个小镇,值得来看一看。
上次有朋友后台私信我,说过几天就要去烟台旅游啊,能不能推荐几个小众又好玩的,还了解当地文化民俗的景点或者地方,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

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但是作为在烟台居住5年,还是有发言权的。烟台这座城市已经是2线城市,有着名誉天下的5A名胜蓬莱阁,在全国旅游火爆的城市中,烟台的旅游份额就有点少,许多朋友来烟台除了去蓬莱阁,海水浴场,好像就找不到好的地方了。
如果你喜欢小众旅游,下面推荐5个冷门又好玩的地方,本地人强力了推荐,总结一下。

昆嵛山位于烟台某平和威海文登的交界处,是胶东半岛是数一数二的大山。昆嵛山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优美,并且有着最天然的环境,适合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前往攀登。
昆嵛山是道教名山,著名全真教的发源地。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巍峨耸立,为胶东群山之首,汉武帝曾多次前往昆嵛山,寻找长生之术。
昆嵛山的名气在山东省不高,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其实在胶东半岛,名气很高,也是整个烟威地区最著名的高山。在烟台乘坐62路公交车到牟平即可。

来烟台美食一定错不了,要说烟台哪里最有市井气息,那非南洪街莫属。南洪街就是游客眼中的小吃街,本地人眼中最好逛的美食街。
街道拥挤,繁忙,杂乱,烟台的名小吃这里都能吃到,到了晚上,南洪街也是另一番景象:烧烤摊出摊,打工族摆摊,络绎不绝,是吃货和淘货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烟台的生活,南洪街也是烟台人人人皆知,周末必去逛的一条街,即使什么都不买,走在这条街上,就有种畅快淋漓,放松的快感。
南洪街美食注定少不了大麻花和位于街头的大理寺米线。
有学校情怀的,肯定错不了烟台的两个大学。分别是烟台大学和鲁东大学。

烟台大学在莱山区,这里就要推荐大家从火车站乘坐烟台最美公交车,17路,爱在一起。也是烟台唯一一辆双层观光巴士,这座巴士是沿着烟台海岸线,从火车站一直到莱山,一路风景优美,大海近在咫尺,选择一个好位置,让你流连忘返。
烟台大学是烟台最时髦的大学,出门就是莱山海水浴场,大学附近的万象城等非常值得一去,我在烟大住了2年也不够。

烟台的几个公园都值得一去,特别是烟台山公园,里面古建筑很多,因为靠近朝阳街和烟台海水浴场,这里是游客来烟台肯定去的一个地方。不过烟台山公园作为景区是要收费的,那么本地人都会去哪里呢?
答案是南山公园和毓璜顶公园。

这两个公园是最有烟火气息的,不管是来烟台旅游的萌新还是生活在烟台土生土长的烟台人,这座公园都承载了几辈人的记忆,早晨爬南山公园是这里的人一大爱好,山中风景秀丽,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烟台芝罘区还有近在咫尺的大海,风光无限好。

威海以前作为烟台的一部分,有着相当多的风景名胜,如果来烟台一定要抽空去一次威海,从烟台坐高铁到威海只需20分钟,比去蓬莱岛还要方便。便可领略到胶东半岛另一个城市的特色。
威海荣成有着全国出名的天鹅湖和成山头,秦始皇当年来到曾在天尽头游览风光,写下天尽头。

还有更多的比如甲午战争的威海刘公岛,胶东第一菩萨的道场:石岛赤山法华寺。
威海人民淳朴憨厚,热情好客,客人不吃主人不吃,客人走了还要带点礼物走,虽然威海宣传不足,但不代表这里不好,来过的朋友都觉得威海真美。
以上就是宁乐熙推荐的5个小众又好玩的地方,好客山东,最美烟台,自由呼吸,爱在荣成,欢迎大家到烟台威海旅游,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还要告诉大家,全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威海第一,烟台上榜哦!
闻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是很多人课本中的记忆,梦想中的旅游地,在江西的时候,专门去了一趟景德镇,景德镇虽然名字有“镇”字,却是一个市。在很早之前,景德镇归浮梁县管辖,后来成为了一个“市”。浮梁县有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五品古县衙。在景德镇闹市中闲逛,从闻名遐迩的御窑厂出来之后,就去了景德镇最富盛名的前街。

景德镇前街也叫景德镇古街,根据历史的记载,前街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有着:“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条弄”之说。意思是说,前街有着纵横交错的九条街道,18条巷子,108条弄堂。现在看到的前街确实还原了古代时期的面貌,清一色的青砖青瓦,马头墙,典型的江西赣派建筑,如果仔细点,数一数,确实还有18条巷子。

这些条巷子的布局也非常有特色。
整条前街全长1000多米,呈现一个直线弧形,中间供行人们行走,两旁都是清一色的商店,商店的门牌都是统一颜色,街两边每隔30来米就有一条左、右相对的巷、弄,这边是上巷(弄),对面就是下巷(弄),这一条条巷弄,应该也是老巷弄了,当年每条巷弄应该都居往着同姓氏的人家。

这些巷子和弄堂的名字也很有特色。
古街里巷子和弄堂的称谓也充分反映了瓷都的老城发展变迁。反映土著居民聚居的黄家弄、江家坞,反映产业商贸的草鞋弄、酱油弄,反映祁福祝颂的祥集弄、福寿弄,反映客籍集中地的湖口弄、汉阳弄等。
如果足够细心,会发现这些名字也很好玩。

前街存在的年代已有千年历史,从现在重新翻修的状态仍可以看出当年这条前街的繁荣,因为前街靠近景德镇的昌江河,这条河是景德镇的母亲河,古代御窑厂制作出来的供皇家使用的瓷器会通过这条河乘坐船运往京城。
制作瓷器的泥土也会通过这条河的船运来,总之这条河的意义很重要。

去的时候在冬季,游客稀少,前街上的人群仍然是络绎不绝,当地人也喜欢逛的一条古街。让我想到了海南文昌的铺前街,“不见游客,只有当地人”,不会人挤人,也不会显得太过吵闹。慢慢的溜达,张望着两旁的店铺,欣赏着赣派建筑独特的美。


前街也是景德镇为数不多的比较繁华,反应历史意义的步行街。不单纯为了购物而来,更多的是领略景德镇人民的生活风情而来,这就是景德镇,一个真实的“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