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1年05月

Bailucang

西安白鹿仓白鹿原,人工打造的民国风格游乐园,免费口碑极好

说到陕西西安旅游,有个地方必去,那就是陈忠实先生笔下的「白鹿原」中那头神鹿和一群原上居民。陈忠实先生就是陕西蓝田县出生,而白鹿原就是位于蓝田县内,当然了,书中的白鹿村和神鹿是杜撰的,但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

电视剧《白鹿原》也是在西安蓝田县内拍摄,为了拍摄白鹿原,专门打造了一个大型的影视基地,这就是白鹿原影视基地。我们打开地图搜索白鹿原,竟然找到两处地方,分别是位于西安东部的白鹿仓、白鹿原,另外一个就是拍摄《白鹿原》电视剧的影视基地。

那么谁是李鬼亦或者谁是李逵呢?只有这两个地方都去过的人才有资格去说。首先,影视基地和白鹿仓都是国家4A级景区,不同的是影视基地是真正拍摄《白鹿原》的地方,同时也是陈忠实先生的出生地;而白鹿仓则是以「白鹿原」为主题打造的一个复古、玩乐的大型主题乐园,当然与白鹿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有许多人说,那白鹿仓不就是李鬼么,此话差异。

从西安乘坐241、240路公交车直达白鹿仓,大约需要30分钟,距离西安古城只有20公里,下车后这里是樱桃采摘基地,会有许多农户举着牌子邀请你去他的庄园采摘樱桃,5月中旬上市的樱桃是美早,酸酸甜甜,一个人25元现摘现吃管够,当然如果你嫌麻烦,也有现成的樱桃10元一斤。进入白鹿仓首先看到一座高达的牌坊,上写三个大字:白鹿仓。哦,这不是白鹿原,是白鹿仓,「原」更为广阔,是泛指,而仓则有特指的意思,「仓」嘛,什么都盛。

穿过大门牌坊,就是迎宾广场,对面是一座三层八角翘檐亭,里面是中国百家姓氏馆,在里面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族谱等等。左手侧是仿民国时期建筑的一些商店,店门口有几只白鸽,吸引了众人拍照,有时候乐趣就是如此简单,几只鸽子就能满足打卡拍照的心理。看到仿民国建筑时,就更加确定这里(白鹿仓)是在一块荒芜地凭空而起的一个「娱乐城」。

在前几年由新闻说,15元钱4根面,就是发生在白鹿仓。而现在你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并且经过价格统一,整个白鹿仓内的美食、小吃基本都是在10元钱,分量十足,不会因为是4A景区而抬高物价,这也是为什么白鹿仓这么远还有人大老远过来玩的原因,服务永远是第一,没有服务一切白搭。

游览白鹿仓的方式有几种,分别是步行,可以详细的踏遍整个景区的每个角落,因为景区不大,几条横街,来来回回走就行了。乘坐景区内的小游览车,这个游览车是非常迷你的,小孩大人都可以坐,不过速度慢,不方便。景区内还有一辆报废的火车,目前车厢内已经改造成饭店,这是西安到蓝田的绿皮火车,多了一份沧桑感的复古,所以在此拍照会让你回到60年代。

白鹿仓内也有许多的美食小吃,90%都是陕西特产,如麻花、臻糕、秦镇米皮、油饼等,因为一份在10元钱,价格不贵,服务又好,不坑人所以生意都是很好的。

来白鹿仓不光是逛街、吃喝,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娱乐就是玩。白鹿仓的主要项目就是各类的娱乐设施,杂七杂八一趟下来150-200元左右,因为每个项目都需要单独收费,最低10元最高百元不等,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尽情的玩耍。

吃饱喝足后,就可以在白鹿仓内打卡拍照。这里面的每一处地标景点都可以带你走进60年代,如百乐门,站在百乐门大舞台下,一身旗袍或中山装,穿越时光。

现在白鹿仓仍然在规划扩建一些娱乐项目,即使是工作日,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很多,我认为大家觉得好的原因有几点:第一不要门票,景区盈利全靠商贩租金,人多了才能开的起来,商贩赚钱了也能交租金了。第二,虽然是人造景点,但是园区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都挺到位,游客走后口碑就留下来了,大家也会优先考虑。第三,有公交车直达,方便了一些没有私家车的人。

第二,虽然是人造景点,但是园区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都挺到位,游客走后口碑就留下来了,大家也会优先考虑。第三,有公交车直达,方便了一些没有私家车的人。

总体来说,白鹿仓虽然是以「白鹿原」为主题的娱乐游园,但因为口碑还不错的缘故,还是值得一去,必经在西安全部都是唐代风格的景区里,冷不丁出现一个民国时期风格的乐园,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的。

西安如何到白鹿仓交通:241、240终点站。

门票:免费

山城步道

登重庆山城步道,山城巷和领事巷,超过百年历史

来重庆旅游,有个小众的地方距离解放碑步行街不远,大概有2公里的样子,近些年这个地方经过重建、改善,摇身一变就又成了一个网红打卡拍照的地方了。

重庆每个地标、每一个网红地会火是有道理的,鹅岭公园会火,游客最常去因为这里可以鸟瞰整个嘉陵江和沿江的建筑群;

重庆朝天门火的一踏糊涂是因为这里是观看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地方;每个地方火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如同这山城步道,火的也是一清二楚的。

重庆山城步道是近些年改造得来的一处比较小众而又似乎爆火的地方。说它小众是因为“山城步道”这个名字不大方,不霸气,太接地气,外行人一听,哦,是一个步道啊。爆火的地方在于这里不仅仅是步道,还是类似于文创文化的所在地,到处充满着文艺的气息,窄窄的登山步道,顺台阶而上,高树参天,让步道永远处于树荫之下,道路一边是马路,另一边是充满复古气息的商店,贴以80,90年代的画儿、海报等,就是一个充满文艺情怀的地方。

山城步道所在的巷子名为:山城巷,是一条曲折而上有1公里左右,走的快的只要20分钟即可走完,走完山城巷,紧接就是领事巷,顾名思义就是百年前这里是各国领事所在地。穿过了领事巷,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以为已经到了最高点,其实你还是在平地上,双眼四望,周边居然是老居民区,宽宽的道路和领事巷窄窄的巷子形成强烈对比,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这里。

山城巷之所以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原因,很多人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证明,这条山城巷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从遗留下来的城墙遗址、仁爱堂、医院遗址等,可以看出在百年之前,这里曾经有无数条巷子,而今天,只有山城巷得以保留下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山城巷重在幽静,沿巷的小商店半开着门,半懒的猫咪坐在门口,也不乏有网红店,点上一杯咖啡饮料,小坐一会儿,享受山城惬意的时光。

Img 2274

年龄越大,就越能看明白,就越想做善事?

年龄越大,就越能看明白,就越想做善事?

标题不知道成立吗?反正写下标题的时候,我瞬间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到底是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想做善事?而不是越有钱就越想做善事,可又紧接搜索了一些普通老百姓即便是没有钱也在做着善事,而有些有钱老板还抠抠的,最后慢慢的总结出来:不是有钱、没钱、年龄越大越想做善事,这是一个人品质、性格的问题。

“助人为乐”是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帮助人的同时自己脑子里的多巴胺会分泌多,这就让人感到一种幸福和快乐,虽然这快乐是短暂的,大概持续不会超过10分钟,当然这取决于你帮助的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是小事还是大事。陌生人,比如公交让个座,搀扶个老人过马路,帮小贩推一把车子,这是小事;

而大事呢,比如资助个大学生,免费午餐公益持续捐款,亦或者有规律的捐赠旧衣服给需要的人,这是大事也是持续发生的,会获得一种持续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持续的快乐和幸福会对大脑乃至肌肉产生一种记忆力,就类似于一种习惯,你习惯帮助人,就习惯于快乐,让你不快乐都不行,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就好比经常健身的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果让他停止锻炼一周,他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如果中断1个月,大概会非常焦虑:身体上的机能肉眼可见的减退。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习惯可以养成,所以快乐也是可以有尊可循的,也是可以养成。

回到标题上,是不是年龄越大越容易帮助人,越心善呢?

我觉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独立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前一个年龄段,后一个年龄段无法想象的,也无法去超前去做,只有慢慢等待这个年龄段来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想法就不请自来了。来举个例子。

18岁的时候是个叛逆的年龄段,也是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的年龄,充满着活力,做事完全不受大脑控制,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大胆、敢做,我说的是大部分人,有少数人的认知可能早已超越了18岁,向着30岁的年龄段发展,这是少数的。

过来人,30岁的人告诉18岁的你说,这个得慢慢来,这个不行,等你到我这个岁数就知道了。

30岁的人拿着自己曾经经历的经验来教导18岁该怎么做,那么效果有吗?当然有效果,18岁听进去了,但是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据我观察,18岁只是听进去,不会去真正的做。

每个人都需要经历才懂得一些道理。30岁的教导在18岁长大到30岁时,才会恍然大悟:当初有人这么说过,自己没听。

那么做好事、善事应该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呢?

18岁之前已经开始了,那时的做好事大概体验不到被陌生人一夸,内心一暖的感觉,而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和炫耀,急于获得周边人的肯定和赞许。

而18岁后做好事已经没有那种“功利心”,慢慢的有了新的认知,更多了一个“人之初、性本善”的概念了,他觉得帮助人就是帮助人解决困难,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就能有力的帮助别人一把,多了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

而到了30岁之后,才真正的认识到,做好事有时不只是表面的好事,而是你帮助了他,他会得到什么,他之后会怎么样。这比18岁的又多了一点东西,这东西就是自我内心的审视。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按照佛家来说,就是给自己积德呢。

但我觉得还有一种东西在里面,就是人的本性真正的被发挥出来了,人是群体动物,在原始社会彼此扶持才能抵御外敌的侵犯,到了和平时代,很多人被社会现象所冷漠,但是骨子里的那种本性仍然在,只是没有到特定的一种阶段,一旦到了,就会显露出来。

看看有钱人,很多都是30岁以上,更多的是40-50岁的中年人,他们的善心慢慢显露出来,于是就有了这种慈善基金会,古天乐捐赠学校等,一种持续的做善事,就会获得一种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你哈哈哈大笑,也不是刷抖音那种搞笑,而是内心一暖,自觉幸福。

也算是发挥余热了吧,因为人生很多东西都经历过,剩下的就只有奉献这个使命了。

Qingzhendasi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25元门票,里面的古建筑非常美

来陕西西安旅游,除去那些个火的不能再火的大唐不夜城,碑林博物馆,古城墙等等以外,其实掩藏在西安一环内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景点”,城墙内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期进入鼎盛时代,散落在古城内的庙宇道观不计其数,即便是过去千年之久,根据古县志,石碑等载体,依然能恢复当年的盛况。

西安有一条回民街,不仅仅是游客多美食多的街道,还是回族人曾经汇集的地方,在短短的回民街、化觉巷、大皮院有着全西安最多的清真寺,其实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唐朝,也是中国著名的清真寺。

“该寺始建年代,据寺内碑石及《西安府志》等所载,多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修于成化二年(1466)。成化十八年(1482)奏请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此后历经嘉靖元年(1522)、万历三十四年(1606)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相继修葺扩建,遂成今日之规模。寺内曾设有经文大学,清代以来经学人才辈出,为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中心。”摘自百度百科。

化觉巷位于西安鼓楼旁边,进入回民街的左手边便是化觉巷,这座小巷里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书画、回民服饰等,类似一个小型的小商品批发,游客都去回民街,很少会留意到这个小巷子,而就在小巷子的中部,就是清真大寺的入口处(因为疫情缘故,只开放一个进出口),非常掩蔽,从外面看,古色古香的砖石结构雕花石墙,墙头还有杂草飘荡,如果不留意会错过。

这座清真寺是陕西最大的清真寺,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伊斯兰教风格,整体结构是坐西朝东,一共有五进院,一旦进入院内,马上就会被院子内的各种古建筑、石碑、花草、殿堂等所吸引,如果你热爱古建筑的话,西安清真大寺就是一座活的露天民俗博物馆,砖雕、亭台楼阁都透着一种古典美,包括大殿的孔雀蓝琉璃瓦,在阳光下大放异彩。

化觉巷清真大寺是需要收取门票,旺季25元,淡季15元,遇到礼拜日不对外开放。要问我花这25元到底值不值的?答案是肯定,绝对值得。有人说,进去浏览再出来就10分钟就ok,其实这种宗教场所,本来就是一处小众的景点,不是特别热爱古建筑和对宗教文化有兴趣的,当然觉得不值得。即便是对宗教没有兴趣,但是进来欣赏一下几百年前古代人对建筑的审美和巧夺天工的建造也是无可厚非的。

怎么说呢。从进入清真寺,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牌坊,上面书写五个大字:“敕赐清修寺”,这是明洪武年间为清真寺起的名字。之后踏过这座牌坊,就进入清真寺内了,主轴线上有五进院,有亭、楼、阁、大殿,左右两侧有沐浴室、博物馆、展览馆等。

穿过第一进亭子,顺着大理石铺地的路面往前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头牌坊,两层,中间阴刻:“天监在兹”四个大字,左右两侧也各有四字,这是明朝时期刻的。牌坊两侧是一个小花园,内有盆栽绿植,更显得古气十足。

清真大寺内的石碑雕刻和大雁塔、小雁塔内的大同小异,都是砖石结构修成的碑亭,碑刻镶嵌于内,基本都是重修清真寺、功德碑的记载文,落款有清朝、明朝,再往前的朝代没有了,大概是在战火中毁掉了。第二进的亭子内有一块牌匾,书写:“派衍天方”,落款是清慈禧皇太后御赐,当年慈禧和光绪逃到西安,在道观、佛寺等地留下了许多的墨宝,化觉巷这块“派衍天方”是其中一块。

化觉清真寺内除了大殿规模宏伟之外,还有两座亭子值得一看。分别是“省心楼”和“一真亭”。这两座亭子一前一后,造型独特,是清真寺内的标志性建筑,也子能反映出当初建造亭楼的设计者的审美观。省心楼是一座三层八角飞檐式阁楼,是砖石木结构,采用孔雀蓝琉璃瓦铺顶,外观看极有欣赏价值,现保存完好。而一真亭的建造可谓是匠心独特,它是一座六面攒尖式亭子,两侧各延伸出三角侧亭,呈现出一种对称几何美,这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榫卯结合,一丝不苟,稳如泰山。

最后一进就是礼拜殿,是清真寺的重要建筑,这是一座歇山顶的大殿,面阔九间内深七间,可同时容纳1000人礼拜,内部不对外开放,从介绍上看,里面的墙壁有伊斯兰教独有的壁画等,我们看到的屋顶正面是孔雀蓝琉璃瓦,而背面我们看不到,听说是灰色的瓦,为什么不同颜色呢?有人分析是当年建造大殿时,蓝色琉璃瓦不够了,所以就用灰色的代替。

清真寺不同于道观、佛寺,到处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样,是一种精神上的教义,更加在乎的是内在的表达,所以我们参观清真寺时,切莫高声谈论,即便不信教,那静静的欣赏古建筑的美,也是一种信仰。

Outline1

iphone免費ssr工具:outline 谷歌出品

很多ssr工具都是收費的,要麼就是需要轉到國外的appleid下載,目前可以免費的有Shadowrocket 免費Potasto Lite(免费),outline 免費。

前面兩個都是老牌的ssr工具,需要使用國外的Apple ID才能下載,outline是谷歌公司旗下開發的一款,其本意是讓人們使用谷歌公司的雲主機啦,但也是可以當作ssr工具用,簡單實用還穩定。

outline功能比較單一,比較適合救急。只有一種連接方式,就是全局使用,不管國內國外網站都走代理,也只支持ss://格式,不支持vss格式。

使用方式如下:

去Apple Store搜:outline

1.下載安裝,根據提示允許系統使用vpn

2.點灰色圓圈,或者右上角的➕,添加一個節點。

金輪就是節點名稱,ss://開頭的

3.保存後就會顯示,然後點連結,即可

4.成功後,灰色變綠,這個時候就可以了。

對於iphone手機就很簡單,每次使用只需要打開app點連結或者斷開即可。

沒有適配iphone 的小工具。沒有Pac模式(智能模式),只有一種全局模式。所以如果訪問中國大陸的網站,有點慢,因為全局走代理。

不想折騰的話,outline足夠用了。

其他平台windows,mac,安卓都有客戶端,官網: https://getoutline.org/get-started/#ste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