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网络教程

Img 0073

父母为什么这么爱唠叨?

父母为什么这么爱唠叨?

我现在住在西安,房东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小伙子,房子面积有60平米,是顶老的建筑公司家属院,年龄和我一般大的房子,没有二次装修,我只租了一间卧室,地理位置极好,在西安城墙的东南角,距离地铁站公交站很方便,但这边计划在未来2年内拆迁,所以房东想把这套房子卖掉,这几天他妈妈来这里住了,住不要紧,但是这位妈妈太爱唠叨。

我的家庭背景很复杂,自从不上学后我就没有在家里住,也没有经过妈妈的唠叨,也体会不到,但房东的妈妈来的这几天我真的够够的了。

我本人喜欢安静,因为自由职业经常在家,他妈妈不知道是否有工作,也每天在家,闲来无事就在房子内四处走动,有时候还敲我的门,问这问那,问也好吧,也不讲普通话,说这陕西话我根本听不懂,一次两次也罢,经常这样我大脑要费劲翻译,还未果,我就开始心烦,我已经明确表达了“不要打扰我”的意思,但他妈妈还是见到我就抓住不放,又是百度戏曲什么的,又是啥的,反正我也听不懂,有时候我就要躲着她,她敲门我不答应,心里就开始骂了:你有两个儿子,找你儿子去,跟我烦什么。

我房东快要结婚了,摊上这么一个妈,我不知道将来的媳妇会遭什么罪。父母也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年轻的时候就这么爱唠叨,爱麻烦别人,老了之后就会成为那种“坏老人”,这种人本质上就是倚老卖老的典型,不知趣。

由父母的性格影响到孩子身上,我房东也有爱唠叨这个毛病,但是他毕竟年轻,有度,打开话匣子别人接不了话,就一直自顾自的说,但与他妈妈不同,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知道别人有事情做,能不打扰就不打扰,能聊的时候聊几句,不能就充耳不闻,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我家里大姨的女儿,我叫她妹,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大姨就爱唠叨,小妹属猪正值青年期,在我印象中,她和大姨是三天一打仗,原因就是小事大姨唠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空间,能不打扰就不要打扰,这里说的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开心了和你说两句,我不开心了全世界人别搭理我,这是固执是自我,人都要学会看脸色行事,职场上的老手早已学会这点。

有些人不苟同我的看法,认为父母唠叨都是为了子女着想,那你注定将来会成为爱唠叨的父母。未成年人尚对父母唠叨抱有厌烦态度,何况成年人。父母是成年人,各位也是成年人,为什么要被别人限制和灌输他人的想法呢?

有人狡辩,父母走的路比我们长,这个是对的,但路走的长不如走的好,父母的一身青年时代留下来的毛病都改不掉,何以去管束别人。都是第一次做人,50岁的人和30岁的人从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区别的是脑子。

我的性格就是如此,爱憎分明的很,你对我好我就百般对你好,我不喜欢你,是真的一刻不想见到你,哪来那么多藏着掖着,最后累的还是自己。

我希望各位将来不要成为爱唠叨的父母我期待的感觉就是:父母无论何时也都是孩子,孩子还是孩子,可以成为朋友,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可以成为哥们,而不是领导性的命令关系,可以成为指路人,而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反例。

西安云居寺

西安西五台云居寺,是一座尼姑寺院,造型奇特拍照胜地

在西安众多的佛寺当中,有一座佛寺很独特,周边是熙熙攘攘的步行街热闹非凡,周边也是回民生活的地方,故清真寺有4座,而这座传统的汉传佛寺包围其中显得格格不入,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座佛寺是一座尼僧院,平时不对外开放,只有初一和十五才开放,平日都是大门紧闭,就连寺内大殿的门都是关闭的,让人好生奇怪,这座寺院同时还被称为“皇家尼僧庵”。

进入西安洒金桥200米处,右拐进入一条窄巷子,就会看到显眼的白墙黄门,这就是西安著名的皇家寺院:西五台云居寺。可以叫西五台寺,有可以叫云居寺,叫西五台寺是因为这座佛寺的台基建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就初具规模,兴盛于宋朝,这里是长安城太极宫城南城墙,因地势起伏,又和终南山南五台山相呼应,遂建造了五座金碧辉煌的佛殿。

唐朝时期的西五台寺原本是李世民为其母亲打造的落脚庵,因为李世民的母亲信仰佛教,经常去南五台山拜佛,途中劳累便建造此庵以便歇脚,之后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欲又称云居寺。说是皇家寺院一点不为过,毕竟曾是皇家人入住过的寺院。

如今我们从山门右边的小门进入,(山门已经关闭无法进入),远远的就看到剩下来的三座高台。不是有五座高台吗?因为年久失修,朝代变更,有三座已经不复存在了,即使现在的高台也是现代在平地上仿建的,都过去了1000多年了,原本的山丘早就变成了平地。云居寺因地理形势的因素座西朝东,大门向着洒金街第一进殿是天王殿,内供奉未来佛弥乐佛,背后是韦陀佛。

第二进殿就是灵官台,前有供奉观音菩萨,从左侧楼梯登台,台阁保存的是明朝硬山顶结构,黄色琉璃瓦符合佛教氛围,殿门紧闭,环绕四周,有酒店、学校,鳞次栉比的房屋尽收眼底,城墙内没有高楼大厦,显得更加平庸。

第三进殿是大雄宝殿,供奉释伽牟尼三法身,宝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殿前有简陋的钟楼、鼓楼,大殿门关闭。从左侧进入后院,映入眼帘的是第四进文殊台,文殊台和灵官台不同,楼梯朝东,宛如一个皇宫一样,拾级而上,殿内供奉文殊菩萨。

穿过文殊殿,就来到了后院,后院有一条窄巷子隔开,僧人们修建了一座云桥连接两院,后院也有大门但常年关闭,只限尼僧出入,后院的高台是地藏殿,殿前有一尊地藏王菩萨,两边是僧寮,粗数能容纳几十位尼僧居住,还有伙房、客堂等,是尼僧的生活、念佛的区域。

云居寺的全部大殿都汇集在中轴线上,因为地势缘故,如果在两旁建造偏殿,从视觉上就有点拥挤,现代佛寺讲究的是对称美,也是有美学因素在内的。

城市中的尼僧庵很少见,往往这些尼僧庵都不允许外人进入,怕扰乱了清修,济公说过:“出家在家,尘世中的修行才见真本领。”这也是为什么云居寺地处热闹街市,香火不旺盛的原因,也大概是我去的时间不对,下次十五再去。

云居寺平日不开放,但是云居寺外墙的一米宽的小巷子确是一处打卡拍照的好地方,旁边是古都大酒店的外墙,云居寺的外墙被粉刷成了奶白色,不是特别白有一种日系风格的味道,窄巷子纵深感极强,是一处鲜为人知的拍照胜地。

Finish Line Amico

看了一场西安马拉松赛事,感触极深

马拉松这项高强度的有氧难度,我其实非常羡慕,也想去尝试着跑,但是“入门”很难,首先你要从最基本的5km开始跑,然后再10公里,20公里,然后去参加半程,半程跑个几次再去参加全程马拉松。

35km处

看过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跑步我在想什么》就知道,这位老者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跑步,也多次参加过马拉松,不过是业余选手,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跑步,这种毅力很少人能坚持下来,一旦坚持下来,会发现神清气爽,人也跟着年轻起来了,因为你跑步的时候,特别是长跑,已经忘我了。

这次西安马拉松是2021年4月17日,就是发文日期。

正好在我住的房子楼下有跑道,是35km处,离终点仅剩下7公里。

在这里能看到已经累得不行的跑者,还有一些看着很轻松的跑者,马拉松从早晨7点半开始,我收拾收拾下楼已经10点多,这个时候零散的几个跑者已经过了35km,也就意味着,他们用了2个半小时的时间已经跑过了35km,剩下的7公里,只需要20分钟,这些都是种子选手,绝非业余选手能比的,3小时就能跑完,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真正的极限是来自贵州六盘水的管大哥,42公里只用了2小时15分钟,也就是说,种子选手还在30km的时候,冠军已经跑完了,平均30分钟10公里,比我骑自行车还要快。他也是中国比较出名的马拉松跑者。

边上观众很多,每个人都在为跑者呐喊,这个时候我就想称为跑者的一员,泡在无比开阔的公路上,听着他们由衷的呐喊声,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呢,虽然可能那个时候早就听不到了,或者只听到嗡嗡的声音和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

跑马拉松的选手都是身强力壮的,腿部肌肉异常发达,并且一双价值不菲的跑鞋,让他们在公路上游刃有余。

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跑鞋耐克的居多,也有亚瑟士这种专业跑鞋,还有近几年争光的特步跑鞋,那么厚的缓震底并且还有整块的碳板,碳板脚底有,脚后跟发力登出去的也有,这双鞋从结构上看就是助力跑马拉松的,后跟的一块碳板好比一个弹簧,后跟刚落地就给你弹回去;

带着娃娃跑步的男子

也有多威跑鞋,多威是国产,体育生竞速训练都喜欢穿,价格便宜主打轻盈竞速,我觉得不适合长跑,我穿过多威的普通跑鞋,近距离10公里没有问题,如果长时间给不了脚部的支撑,会很累,跑到最后就像脱了鞋子在水泥地上跑一样,当然这没啥,看到有人赤脚跑,这是不要命了。

这次西安马拉松我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每一个跑者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在前面,只有向前跑,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也许将来我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我有了这个梦想,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Xianleyouyuan

西安乐游原内的牡丹园,4月中旬赏花好季节,不要门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赏牡丹花的季节了,上篇文章安利大家去西安牡丹园看牡丹,很多网友说,4月初是牡丹园最好的赏时间,4月中旬牡丹园的牡丹基本都凋零,剩下的只有含苞待放的芍药了,(芍药要4月底才能开放),不过不要紧,在西安很多公园都种植牡丹,比如交通大学、兴庆宫,遗憾的是,这两个地方都不对外,那么还有个地方就是乐游原了。

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年李商隐在西安时来到乐游原观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千古五绝,流传至今,3月份来乐游原时观赏樱花的好季节,但是到了4月份,乐游原正在盛开的花只有牡丹花了。

乐游原

乐游原内的牡丹花品种不多,传说是近些年从洛阳移植过来的,虽品种少,但是花开正艳,一株牡丹有10-20朵花,已经非常漂亮了。乐游原是西安著名的4A即旅游景点,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地方,乐游原里还有青龙寺遗址。

乐游原

青龙寺是中国唐密的祖庭,唐朝时期空海和尚从日本到此地学佛,将其中的一支传到了日本,也就是现在日本的“东密”。现在青龙寺已经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有残砖碎瓦,后来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博物馆,以诉说青龙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历程和地位。

乐游原

3月份的青龙寺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来西安旅游,青龙寺是必去的,其他季节的青龙寺就如同西安本地人的花园,闲来无事都会去散步,里面供奉了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在大雄宝殿内供奉了空海和尚的雕像。

乐游原

乐游原吸引了许多中老年朋友的光顾,这得益于老年团,一方面乐游原不收取任何门票,另一方面园区风景优美,历史韵味很足,老年朋友游览乐游原没有任何体力上的吃力。

乐游原

国色天香形容的就是牡丹花,一朵朵盛开的牡丹,红的、紫的、白的、墨色,一层一层的花瓣儿藏在鲜绿的枝叶里,吸引了许多摄影师的光顾,专业摄影师的做法就是随身带一个小喷壶,三脚架,长焦大光圈镜头,给花多喷上水,水灵灵的特别美。

(我也沾了老法师的光,下图的花朵带有水珠,是老法师拍剩下的)

乐游原

虽然青龙寺是唐密的祖庭,但是时隔千年,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修唐密,在西安的大兴善寺也是唐密的发源地,这座寺庙的佛教氛围更加浓郁。

乐游原

交通方式:公交车33路,地铁5号线直达

门票信息:免费参观

最佳季节:3月份青龙寺樱花,4月份乐游原牡丹花

注意:地图搜索乐游原会显示一个家属院,可以直接搜索:青龙寺

Xianbaxianan

西安八仙庵(八仙宫),门票3元,算命道士还很多

西安旅游必去的道观,在西安城墙东门外,沿着炮房街走到尽头,便可以看到。炮房街是西安名字最奇葩的一条街道,因为清朝时期这里制作鞭炮的作坊很多,遂称作炮房街,很多好事之人看到这个名字会会心一笑,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炮房街上有两座寺院,一座是罔极寺(佛教),另一座就是八仙庵(道观)

西安的佛寺很多,但是道观相对应较少,在西安城墙内外我去过两个,一个是南门的湘子庙,这座道观很小,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再就是八仙庵,八仙庵全称叫做敕建万寿八仙宫,这个名字是清朝慈禧太后钦赐的,当年慈禧太后、光绪帝西逃至西安,曾经入住在八仙庵。

之后回京颁发1000两白银,赐光绪帝书“宝箓仙传”匾额、慈禧太后书“洞天云笈”和“玉清至道”匾额,并且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并赐宫额),于是这就成为了陕西地区最有名的道观了,受到皇家的福音,一时香火鼎盛。

八仙宫始建于宋朝,初兴于元朝初年。之后的明朝、清朝急速发展,八仙宫成为了道教很著名的十方丛林,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徒学习、受戒的道观。清朝时,八仙宫方丈李宗阳受到光绪帝的敕封,名叫:“紫袍玉冠真人”,并扩建了八仙宫,建造了两座青砖牌坊和大影壁。

湘子庙是供奉韩湘子的道观,而八仙庵从历史上讲是供奉吕祖吕洞宾的道观。清朝嘉庆年间(1805年),嘉庆帝敕封八仙宫主祀的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为“燮元赞运警化孚佑帝君”,列入国家祀典,每年春秋二次祭祀,八仙宫的地位开始升格。

如今的八仙宫占地面积110亩,坐北朝南,现有殿堂均保留着明、清时期风貌。自山门至后殿中轴线上分为三进院落,有东、西两个跨院。院内种植有玉兰树,古柏,梧桐树,春夏秋三季风景绝美,即便是在闹市中,也非常安静,在古代八仙宫的位置是在兴庆宫的北门边边,从某种意义上讲,八仙宫属于皇家寺院一点不为过。

八仙宫还有一座西花园,位于斗姥殿北,是道士清修之所。种植了许多盆栽植物,是一座小型的公园,只需要3元的门票就可以参观,热爱古建筑的伙伴莫要错过了。

西安的寺庙有个奇怪的现象,基本上大小寺庙附近都会有一个古玩城,并且有许多算命的先生,八仙庵因为是道观,所以在旁边的一条街道全部都是看相看八字的小摊,与佛教不同的是,这些算命先生的装扮和道士无异,白眉长胡须,甚至还有道袍,非常专业。

🚗交通:公交车709、527、45、33即可达到

🎫门票:3元

📷指南:购买门票进入后,院子内有玉兰树,还有碑廊都可以进行取景拍照,八仙庵非常大,很开阔,后院的西花园绿植很多,很安静,还有素斋堂可以吃饭。

Dscf1011

我自己够可怜的了,还在可怜别人

我自己够可怜的了,还在可怜别人

一些时候,我就会突发这样的想法,当看到摆摊的卖小物品的老奶奶,背着小背篓运货的人,长得好看却骑着单车的男人或者长的很美却做公交车的女孩,我就会为他们感到可怜。(上图的乞丐并不可怜)

这个可怜不是真的要施舍点东西的可怜,而是有一种你不该这样,比如摆摊的老奶奶,不该出来摆摊;小背篓运货的人你不该出这么重的力;好看的男人和女人,你应该有自己的车或者去打车,这种想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骚扰我一下,别人在我眼里是这样子,那么我在别人眼里会不会也是这样呢?

我不忍心去看那些努力生活却仍被生活遗弃的人,比如马路牙子蹲着一位妇女皱着眉拿着包子在吃,身后的绑着一个婴儿,妇女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从公交车上看到这一幕,我仔细用余光去端详片刻,心里泛起不忍之意,不禁闷声叹气一声,随后就又回到自身,当我看向妇女我眉头紧锁的时候,是不是我也在别人的打量之中呢?我此刻的面容是不是也会招人心疼?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热搜,这里有车祸,那里又发生了意外,在以前我会因为好奇点进去看一眼,现在有关这样的新闻我立马关闭微博,干别的事情去了,不忍心看到,虽然我觉得生死由天,死后的世界谁也不知道,我不害怕死,但受不了病苦的折磨,有朋友说我这是同理心,但这样的同理心实在是不要也罢,我不富有,我怜悯别人我又做不出实际的举动来,只会在心里“咯噔”一下,没有用。

这种可怜心也有另一种,带有讽刺味道的。看到寺庙或者沿街乞讨的人,这个时候我会可怜他,是真的可怜,还带有一点嘲笑,但只是真对有手有腿的乞丐,对于那些天生残疾或者后天残伤的,是真可怜,我也愿意施舍块八毛的,毕竟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饭,但凡能吃上一口饭,也不会出来乞讨。

我多少有点明白,一些富人为什么要成立基金会,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善心发现,也彻底明了钱这个东西人死带不走,助人为乐,确实能够使人长寿和快乐。

(坐标西安)

苏州定慧寺,一览唐代风格的双塔

距离拙政园不远处有条巷子,名曰:定慧寺巷,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巷子有个寺叫定慧寺,不错,这个巷子就是以这个寺庙的名字命名,但是除了定慧寺,这里还掩藏着一个始建于宋朝的寺庙,这也是一座没有被重新修缮的寺庙,也就是说并没有在原址上重建,院子内到处散落着残缺的东汉时期的遗址,昔日繁华已不在。

这个寺庙的名字在双塔寺又称罗汉院双塔寺,因院子内有两座30米的高塔而闻名。

是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建,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至于为什么两兄弟建造的塔叫“姑嫂塔”,可能“姑嫂”两字是苏州话吧。


走进内院,首先看到的便这座有名的双塔,双塔的造型为七层八角楼砖塔,塔的颜色偏向土黄,类似佛家经幡的黄,两塔相距仅15米,在两塔顶端,各有一座塔刹,两个塔刹是生铁灌注每个有5吨重。


至今让研究者费解的是:古代人是如何将5吨重的塔刹搬到30米高的塔顶呢?一说是先建塔刹,然后一点一点用木棍支撑,然后在盖塔身;反正在唐朝时期没有先进的工具,古人的智慧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一点让后人敬仰。


继续往里走10米,就是原先的正殿门口的,正殿已经被毁,但仍保存了宋朝时期的石头雕刻和用来支撑寺庙的柱子,经过千年的风雨腐蚀,仍顽强的屹立在院内不倒。园内零散的有石门槛、石罗汉、石须弥座、石狮等遗物,惜残损者居多。

宋朝时期的雕刻手法就已经很精美,模凌两可,从各种石兽身上的纹路就可以看出,要说雕刻最为精致当属大唐盛世时期,看看唐朝时期保留下来的寺庙,个个都精美绝伦,雕工了的。


院子两旁建有曲折的廊亭,园内散落的各种残垣断壁,均用玻璃罩罩住,以防被损伤,这些古遗物如今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好静静地藏在角落里,证明着曾经。

本文图片模糊不清,因为保存图片的硬盘损坏,存档为2019年百家号发布。

Weihai

我最爱的家乡:威海荣成,环境好消费低适合养老

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很多年前,被联合国人居委员会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这就是威海。威海在80年代前属于烟台管辖,之后独立为地级市,因为有着独特的海洋气候和干净的坏境,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也逐渐的打开大门,走向世界。

山东农村的房屋和南方不同,拿最近的河南来说,也不尽相同,江苏、浙江虽与山东接壤,但走近农村发现,只咫尺之隔,房屋又不尽相同。那么能与山东的红瓦房如同一辙的目前为止,陕西的农村有部份类似,但又不相同。陕西部分地区的红瓦房、大院子方方正正,大门上有砖雕塔顶,山东农村则没有,大部分山东农村的大门上面是连接的平房。(晾晒谷物的)

接着说威海。威海作为全国卫生旅游城市,有着相当多的旅游胜地,比如甲午战争爆发地的刘公岛、秦始皇寻仙炼丹之地的成山头、美丽的海滨城市石岛、还有山东最富农村西霞口、烟墩角天鹅湖等,无论何时来此地旅游,都能发现这里的美景。特别是一场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威海,美得像童话一样。

此处拍摄的是威海荣成。

荣成是距离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从地图上看,就如同烟台到大连那么近,坐船6小时即可到达。荣成10年来发展迅速,开通了荣成高铁站,直达上海7个多小时,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整洁卫生的城市面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此观光,更有东北三省的老乡前来度假,只因夏季靠海,不冷不热,沿海别墅就是最好的证明。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荣成是一座比较小众的旅游城市,很多人只知道威海而不知道荣成,但当你打开地图,找到山东最东端,这就是荣成,一座干净美丽的小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荣成的海洋资源丰富,来到荣成,您一定要吃一吃这里的扇贝、海红和海蛎子,乳山的海蛎子中国出名,但要注意季节,最佳季节是每年的2-5月份,海鲜是最肥美的。

荣成的冬天虽然略显萧条,因为靠近大海,气候干冷,西北风太烈,所以冬天能看到的植被就是当地特有的黑松树,大街小巷无处不在,也给冬日增添了不少光彩。荣成处于大海边边,即便是冬日也不会像大西北的颜色土黄,万里无云,碧海蓝天的日子太多了。

荣成近些年发展也非常快,放眼望去,10年前从青山公园往下看,一马平川,很少看到高楼大厦,而如今,各种高层、度假别墅、写字楼拔地而起,而那些红瓦房则慢慢的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围绕着市中心,周边的农村也住上了楼房,道路越来越好,你我拉进了距离。

但走街串巷,也能看到也保留了许多的红瓦房、海草房,在高楼大厦之间显得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的独门独院的房子,有钱也买不到,特别是市中心的,一场大雪之后,这样的红瓦房竟然成了久违的景点般存在,忍不住多拍了几张。

慢慢的,这种红瓦房也会消失,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人又开始怀念农村的生活:晚上黑灯瞎火,只有虫鸣,抬头望天,北斗七星高高在上,月光皎洁,院子里一片白光。